春風拂過大地,村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享受著暖陽,孩子們在干淨的道路上追逐嬉戲……記者漫步河北獻縣本齋回族鄉本齋東村,馬本齋抗日故事文化牆、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馬本齋紀念館……整個村庄宛如一座紅色文化展示大舞台。
“你看這張黑白瓷盤像,照片是青年馬本齋在江西從軍時拍攝的,后來在景德鎮燒制成瓷盤像,一直保存至今。”走進紀念館,講解員李倩指著馬本齋瓷盤像介紹,“這是馬本齋唯一的一張全身立像。瓷盤像中的馬本齋,身形高大、英勇威武。”
1902年,馬本齋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庄(今屬獻縣本齋回族鄉)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1937年,面對日軍大舉進犯華北,馬本齋義憤填膺,動員本村青壯年,組織起抗日義勇隊,后編入支隊。
馬本齋率領支隊馳騁在冀中平原,殲敵數萬,令敵人聞風喪膽,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百戰百勝的支隊”。1944年隨部隊赴延安途中,馬本齋積勞成疾,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后方醫院,終年42歲。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1944年,冀中八分區行政公署將東辛庄改為本齋村。1952年12月,本齋鄉成立。1957年12月,本齋回族鄉正式成立。后經過多年的區劃調整,現本齋回族鄉駐本齋東村,轄本齋東、本齋西、黃蘆鋪等11個村。
時光悠悠,戰火的痕跡已漸行漸遠。英雄的熱血與忠誠,已經深深融入他們所守護的這片土地。
在獻縣陳庄鎮苗庄村村民趙文嶺的院子裡,四周牆壁上挂滿了書法和攝影作品。趙文嶺不僅是一名農民攝影師,更是被大家公認為研究馬本齋和支隊的“活字典”,他走過了許多地方,拍下了百余位支隊老隊員的肖像及圖片。
趙文嶺騰出了家裡的四間樓房還有平房的客廳,建起了“馬本齋事跡資料珍藏館”,展出這些年他拍攝的與馬本齋有關的人和物。30多年來,趙文嶺共辦了200多場展覽。由此,這裡也成為滄州市的“國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趙文嶺總是隨身攜帶一些照片,走到哪兒,就把馬本齋和支隊的英勇事跡宣傳到哪兒。如今,ng28官网年逾七旬的他提到馬本齋時,眼中依然閃爍著光芒。趙文嶺說:“馬本齋和他的支隊用生命和鮮血報效祖國,而我希望通過手中的相機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英雄。同時,我也在紀念館、博物館和學校舉辦講座,向孩子們講述馬本齋和支隊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行走在英雄故裡,處處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浸潤。2020年底,本齋東村被納入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庄”。在村史館配館中,陳列著本齋東村歷年來獲得的各項榮譽。
如今,馬本齋紀念館已經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著名“打卡地”,每年都會有大批干部群眾前來瞻仰,接受精神洗禮。
記者採訪這天,恰逢一群中學生在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掃墓,他們將鮮花敬獻於碑前,感受著英雄烈士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永恆印記。
本齋回族鄉本齋初中七年級學生許晴說:“我們來到這裡不僅是為了緬懷英雄,更是為了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ng28官网我們要以烈士為榜樣,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給人民網網友回信。這封回信,既見証著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傳遞著民生關懷,也勾勒出新一年的發展圖景。既是對一年來河北高質量發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未來征程的鄭重承諾。ng28官网 從倪岳峰書記的回信中,我們感受到河北全省上下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燕趙兒女匯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勃勃生機。本網推出系列報道,深度解碼回信中提到的各項成績的背后故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匯聚更多共識。…
人民網石家庄4月23日電 (記者周博)4月23日,在第25個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開展之際,河北省法院召開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2024年河北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並公布10件典型案例。 白皮書顯示,2024年,河北法院始終堅持執法辦案第一要務,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共新收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15216件,審結15249件,同比2023年分別上升13.28%和16.94%。…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